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文藝鑑賞》:探索生命書寫

一、  專題與人生思索


 人生的面貌常常是由不同時期所經歷的片段構築起來,成為今日我們所看到的模樣。從童年、親情到愛情就像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也都不斷地在與自我做對話。童年如同開始,人生的第一站,卻可能是影響一生的關鍵。接著想先以《狗臉的歲月》、《悲憐赤子心》兩部影片進行討論,因為這兩個故事都涉及到童年與親情的成分。

《狗臉的歲月》作者以一隻狗陪伴小男孩作為敘述的主線,我們可以看到小狗的存在是小男孩忘卻傷痛的心靈寄託。由於母親生病、情緒不穩定,無法時常陪伴小男孩,因此小男孩就像被遺棄般,將對母親的情感渴望轉移到小狗身上,對牠傾訴、與牠玩耍,彷彿小狗是他的全部,小男孩曾說:「喜歡小狗就像喜歡媽媽一樣」。

      在此,我們可以發現某些時候人的思考、行為模式皆可能受到童年的影響,特別是最需要溫暖、鼓勵的階段。試想,若當初小男孩沒有在另一個小鎮療癒心靈、走出傷痛,今日所看見的小男孩在心理上仍舊有莫大的陰影,甚至影響人格上的發展。

另外,《悲憐赤子心》同樣是對自我、親情的探討,人所展現出的形態、模樣甚至氣質很大部分受到親人、環境的影響,這是很直接性的。像是《悲憐赤子心》影片中的小男孩,原先也不理解為何母親是用如此的方式對待自己,彷彿自己只是外來的而不是她的孩子。直到男孩回去拜訪其外公外婆,才讓他了解到原來母親從小是如何被對待,在缺少親情的溫暖下,又被嚴格要求,父母親對權力的掌握以致今日的母親出現人格上的偏差。

緩慢聆聽自己

好多的壓力 想要讓它流動 不需快 而是慢   慢得能夠感受到心 慢得能夠聆聽自己 慢得能夠享受愛 在每個時刻與自己 在一起  - - - - - 我喜歡這樣的緩慢 而沒有壓力 我喜歡這樣的自在 能夠徜徉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