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轉屋:山城記憶三部曲

淡淡樟腦味夾雜著梨香,自外婆家的方向飄來;餘暉下,拉出長長的兩道身影,一前一後,映在禾埕上,如同一段關於過去、現在、未來,人與這片土地的故事……


一、 誕生:先民的足跡

「唐山過台灣,無半點錢,剎猛打拼耕山耕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一首首訴說移民、拓墾的歌曲,我們能否聽見家鄉的聲音?


(一) 過去有個名字叫「匠寮」

  沿著大甲溪一路蜿蜒向上,山勢緩緩上升,遠處的山巒與眼前的河階構成山城風貌。這裡是「台中東勢」,美麗的山城,東邊之聚落,清領時期因採伐木材需要,客籍移民、匠人至此地建工寮,故舊稱「匠寮」、「寮下」。 隨著林業、樟樹的發展,逐漸成為地方的商業中心,日治時期又稱「東市」、「東勢角」,形成寮下本街。本街上各種店鋪林立,又以打鐵店最為特別,繁盛時期曾多達二十多家,如今僅存三家依然聽得見敲打的鐵聲。

圖1:原台中縣地圖

圖2:東勢行政區圖

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羅生門》電影分析

一、劇情

      羅生門是日本1950年代著名的電影,由日本導演黑澤明主導,內容主要改編自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以及《羅生門》。電影畫面以黑白手法呈現,情節一開始在滂沱大雨中開場,過程圍繞在武士、武士妻子、強盜和樵夫四個人身上。

      故事敘述有位樵夫某天去砍柴時發現了一個武士的屍體,驚嚇得跑去報官,捕快後來在河邊發現騎著白馬中箭的強盜,強盜被認為殺了武士,因而被帶到官衙。公堂上,強盜、武士的妻子,以及藉由巫女附身的武士三人各說各話,唯一的結果是武士妻子遭到強盜強暴,最後逃去,而武士則被殺害。

      過程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每個人各說各話,強盜表示武士是他所殺的,武士妻子則說是她殺死了丈夫,武士卻說是他自盡的。樵夫則表示這三個人都在說謊,因為他有經過看到事實的真相,但樵夫卻不願說出口,只因為彼此都有不願透漏的隱情,也因此「羅生門」一詞成了對一件事情大家各說各話,解不開謎題的代名詞。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日式 vs 美式企業管理

        日本與美國對於企業的管理方式可以說是各有長短,這與兩個社會不同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日本的企業管理注重團隊精神及倫理,因此員工對於所屬公司具有一份歸屬感,也較願意為公司賣命、 效忠公司,強調生命共同體的情感。

        然而這樣的管理方式帶給員工的壓力也相對較大,強調從屬關係,並且重視團隊精神與榮譽,面對上司常常必須壓低自身尊嚴,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日本男性下班後成群聚在居酒屋喝酒解悶的情景。

  相對於此,美國的管理方式比較注重個人性,強調個人的成就,偏好自由、激勵的管理方式,並且對於員工及親人間的關係較為重視。然團隊的凝聚力與團隊精神較不如日式管理,員工可能更重視如何能獲取更多的績效,而非企業整體的利益與目標,對於公司的生命共同感較為薄弱。

  這兩種管理模式,個人認為應該能截長補短。因為兩者各有優缺點,在某些時候會認為日式管理較有效率,能為公司獲取較大整體利益,但過度的工時與上對下的關係,將會帶來無形壓力。

        因此若能利用美式對於員工較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再加上日式對於團隊的向心力,或許是思考不管是企業、公司的管理方式因而能提供一個新的方向。讓員工對於所屬團隊的認同,發揮所長打從心底為公司做事,同時也能在團體中得到一定的鼓勵、空間,與上司的關係並非緊張而是多點和諧與學習,也能為公司的整體目標帶來更大的凝聚力。

想念著

        前一陣子感到背部的痠痛和緊繃,翻來覆去很難入睡,起身播放幾首輕柔的音樂來聽,在柔和的旋律中,緊繃鬆軟了一些。         當肌肉很緊繃或是痠痛時,其實都是有些深層的傷痛卡住了。在音樂的伴隨下,我感到內心深處悲傷和難過的情緒湧出。         原來是很想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