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小姐好黑》觀影心得

      《小姐好黑》關注的是現今法國社會仍存在的種族歧視,影片以喜劇詼諧手法將之呈現出來。雖然內容不是太沉重,背後的意涵仍值得深思。法國為已開發國家,理當有較為開放的觀念,但也是如此,許多外籍移民的湧入,使得部分法國人,尤其是較有經濟地位的白領階級危機感增加,試圖抵抗放寬移民政策法案。

一、從白人變成黑人


  影片中女主角阿嘉莎即是一例,她不僅討厭黑人,連其他種族也一併排斥。導演以阿嘉莎和周圍人群的互動作為法國社會種族歧視的縮影,藉由膚色(黑-白-黑)戲劇性的變化,使其由歧視他人者成為被歧視者。阿嘉莎還是阿嘉莎,但膚色的轉變卻讓她不再是同一人,至少在社會的認定是如此。外表成為「黑人」後,阿嘉莎不僅失去工作、男朋友跑了、住處遭到屋主的刁難,連求職也屢遭拒絕,最後終於在只雇用非白人的公司工作。看似誇張的情節,但其要呈現的種族歧視卻真實存在。

  整部片以阿嘉莎為主體作為發展,繞著「種族歧視」概念,當中夾雜親情、友誼、愛情、同仁等互動關係,從互動中觀看不同人、社會階級對於「種族」的看法。並非每個人皆帶有嚴重的「種族偏見」,正如這社會的樣貌是多元存在。導演以「膚色轉變」帶出一連串因不同膚色所遭遇到的社會處境,在同一個城市—巴黎,人們如何產生交會,交會的過程中又如何影響彼此的觀點。利用詼諧誇張手法引出種族歧視與移民者處境的討論。

二、愛上黑人


  片中主要呈現不同種族、階級處在同一社會的衝突與摩擦,經由身分的轉換與體會,加上愛情的成分,使雙方消除歧見,共同生活。影片立場較偏向站在族群融合、化解偏見的角度,從女主角由歧視他人的白人變成原本被她所歧視的黑人,最後愛上黑人,並且共組家庭可看出。

      女主角在變成黑人後經歷不同的人生體驗,體會身為黑人是如何被社會對待,以及心境上的改變。當她得知男主角就是當時被她刻意不錄用的那位黑人應徵者,這段是重要的關鍵,女主角恍然大悟之前對黑人的偏見已深深傷害對方的心,甚至使對方產生排斥、憎恨白人的想法。女主角的道歉與離開象徵對種族歧視的低頭,最後男主角原諒女主角,來個大和解,也是影片所要傳達「和解而非歧視,共存而非排斥」的觀點。

  另外,從女主角身旁親人、朋友、公司同仁間的互動也可看出端倪。女主角的父母、員工對於阿嘉莎歧視非白人者表示不認同,尤其是當阿嘉莎離開原公司時,員工的誇張歌舞帶有諷刺意味。當具有種族歧視的女主角從白人變成黑人並愛上黑人時,某種程度就已看出導演要呈現種族認同的立場。最後由阿嘉莎變回「白人」與「黑人」共組家庭圓滿畫面結尾,導演試圖以種族融合取代對抗、分裂,有消除歧視的意涵,表示不同種族都是一家人,認同彼此。

三、重新思索


  《小姐好黑》讓我想起外籍移工、新移民在台灣的處境,以及台灣人對待他們的態度。雖然台灣對這些不管是短期或是長期移民的歧視並沒有西方黑人來的嚴重,但某種程度還是存在歧視與偏見。例如先前有「本籍與外籍勞工基本薪資脫鉤」的爭議,其實也是變相的歧視,認為其來自較落後國家,不應有這麼高的薪資保障。

      但反過來思考,如果換作台灣人到歐美國家工作,卻因法律限制使得就算做同樣工作,也不得領有和當地人一樣的薪資,我們會怎麼想?如果連自己都無法忍受那種歧視,卻能理所當然的加諸在東南亞勞工身上,是否合理?

  另外,新移民的處境也值得去重視。先前有立委批評新移民的「餘毒說」引發爭議,認為其生出的孩子會有問題,但這種只因認為來自較落後國家就隨意歧視,不也是我們周遭常發生的事!

  當我們以某種心態去歧視他人時,何不想想若我們被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時,心裡的感受如何?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角度去感受,不要等到自己也被如此對待時才恍然大悟。種族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外貌、文化上存在差異。對於不同的族群,我們應試著去理解而非歧視,不僅是對對方的尊重,也可藉由交流達到彼此進一步的理解與認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想念著

        前一陣子感到背部的痠痛和緊繃,翻來覆去很難入睡,起身播放幾首輕柔的音樂來聽,在柔和的旋律中,緊繃鬆軟了一些。         當肌肉很緊繃或是痠痛時,其實都是有些深層的傷痛卡住了。在音樂的伴隨下,我感到內心深處悲傷和難過的情緒湧出。         原來是很想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