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心靈書寫:好好地呼吸

上週睡到半夜,突然胸口痛到驚醒,不知道內心怎麼了。試著去安撫胸口,可是不管我怎麼安撫,還是無法消除疼痛的感覺。

最後索性放棄了,既然無法止住疼痛,那就去感受那份痛吧,去看看心裡的自己怎麼了?

當不再急著轉化後,雖然疼痛的感覺還是存在,但卻多了一份自在,不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

既然無法入睡,那就聽聽音樂吧。

起身播放音樂,藉著音樂去看見更深層的內在,那些未竟的感受,那些過往發生過的事,彷彿走入深深的隧道,帶領自己看見隱藏在深處的感受。

就這樣與那份疼痛同在,直到早晨的到來。

隔天搭火車回家時,突然有個感觸湧出,我對著內心輕輕地說:「真的很抱歉,可是我盡力了」。

內心聽到這句話後一股悲傷瞬間跑出來,很難過的哭了,我能感受到心裡既傷感又有種終於獲得釋懷的感覺。

原來是過去不經意對自己的要求,總希望把事情做的盡善盡美,即便已經很不錯了,還是會懷疑是不是不夠好?要怎麼改善才能讓事情更順利?如何彌補遺憾?

這是靈魂累積好久的習性了,對自我的要求與對完美的追求帶來內心的壓力與傷害。原來那些傷往往是對自己的自責與要求,所以內心都沒感受到被肯定的感覺,沒被自己肯定與認同,長期以來也就受傷了。

原來那個傷害內心的就是自己呀!

所以當對內心說著那句抱歉與自己已經盡力時,內在終於感受到被理解了,像是解脫般,終於能放過自己了,不再需要不斷地想著如何把事情做的更好,或如何去改善問題。

每個經歷與面向其實都是一份體驗,也沒有所謂真正的好或不好。別人覺得的好,也只是他人的定義,換個角度,看出去的視角與感受就不一樣了。

那麼,有什麼是真正好的標準呢?

當然是沒有囉,那為什麼要追求那些目標呢?

或許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在人類的社會裡,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教育,都沒真正看見一個人的美好與存在的價值,也很少真正去肯定孩子的表現與特質,往往只有分數的衡量與社會期待的模樣。

更多的是要求與比較,而非鼓勵與肯定,所以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就充滿著各種的自我要求與批評,似乎要把自己表現的是他人期待的模樣,才能獲得喜愛與認同。

可是,那樣心是不會快樂的,因為我們知道那並不是自己真實的模樣,只是成為他人想要的樣子,或是追逐某種目標以獲得社會認同。

心是會受傷的,也就是在一次次被忽視與否定下累積成我們內心的傷口。

穿越過漫長的時光,拾起每一個受傷的心靈。

或許我們無法回到過去重新來過,我們也無法改變他人的言語與行為,但我們可以在內心學習肯定每一個自己,接納每一個面向、每一份體驗,讓一切自在呈現,不再去定義任何事情的好壞,重新看見生命存在的價值及美好。

原來,當我們不再自我苛責,願意放過自己後,我們的心終於能鬆一口氣,好好呼吸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緩慢聆聽自己

好多的壓力 想要讓它流動 不需快 而是慢   慢得能夠感受到心 慢得能夠聆聽自己 慢得能夠享受愛 在每個時刻與自己 在一起  - - - - - 我喜歡這樣的緩慢 而沒有壓力 我喜歡這樣的自在 能夠徜徉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