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是一切萬物的起始點,也是我們與世界連結的橋樑。藉由探索心靈,看見人與人,人與群體社會、大自然和宇宙萬物的關聯。 任何萬物即便再微小也都散發著美麗且獨特的光芒,每個人既是完整的個體,也是連結萬物的群體。向內探尋,找回生命本自俱足的內在力量。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三山國王,誰的神?誰的歷史?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埃里克‧沃爾夫:文化與權力的關係
在人類學界裡,談起文化概念通常會提到潘乃德對於文化模式的描述,認為不同群體所形塑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樣貌,文化間並沒有優劣之分,雖然此理論為文化相對論提供不同觀點,但有關「文化」的觀念卻為埃里克‧沃爾夫所批評。沃爾夫以在人類學中提出馬克思觀點而聞名,其認為文化並非靜止不變且和諧一致,文化的呈現事實上是具有歷史與權力的作用,特別是受到國家及全球互動中的影響。
沃爾夫的研究關注農民社區,認為必須將農民融入更大的經濟、社會去看,而非將其視為一個社會本質。在沃爾夫著名的著作《歐洲與沒有歷史的人們》,從關注「鄉民」到全球性因素,並採用馬克思觀點針對十四世紀到現代,由於帝國主義的擴張以及資本主義興起,歐、亞、美、非的歷史至此相互關聯。
歐洲在亞非等地建立殖民地,資源競爭的結果改變了當地的生產。這帶來的不僅是當地部落生態結構的改變,並進一步導致發生內部衝突與戰爭。例如皮毛貿易,歐洲到達北美,為了收集大量海狸皮毛,以鐵器、槍枝甚至是酒類與當地土著交易,初期雖然海狸豐富,但到了後期海狸的短缺卻造成部落間的衝突。
歐洲殖民對於北美土著帶來深遠影響,由於對武力的吸引,使部落將經濟重心轉至狩獵,原先能自給自足的部落開始依賴外來的貿易,歐洲人迅速進入當地帶來疾病與戰爭,使當地人口大量減少。其次,當地部落生態發生改變,為了取得利益,當地有政治權力者逐漸把持經濟,使酋長的權力擴大。部落與部落間的關係亦隨之改變,不再是純粹的部落聯盟關係,商業的目的與作用愈趨明顯。
接著,歐洲宗教進入加速改變當地傳統文化,由親族關係、部族社會轉向宗教性的組織聯盟。因此,我們今日看到的「北美原住民文化」,並非能簡單將其視為文化本質,而忽略歷史、權力如何被建構的過程,進而使得地方生態發生重組,以及在這過程中內部的差異性,部落間所呈現的文化也並非同質性。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評《貧窮文化》:論兩個「貧窮家庭」之異同
「貧窮」之所以能成為「文化」,原因在於底層社會展現出的生活方式即代表了一種精神、脈絡。貧窮人所處的環境也是經由不斷與社會的互動所形塑,並非孤立存在於社會。因此,生活在裏頭的人們,看似被結構性因素束縛,卻仍試圖展現能動性。當中的個體,並非是完全被動,他們也具有聲音、情感乃至主體性。
此書中,作者藉由描述墨西哥五個家庭的一日,記錄下一天從早到晚的生活情景以及家庭成員間的互動,試圖不加入第三者意見,讓人物聲音自然展現,烘托出畫面感。我們可發現五個家庭具有不同的背景、社會地位,但生活故事的呈現與社會仍有一定關聯性。因此,接下來將以兩個家庭,分別是第一個家庭-馬廷那家和第五個家庭-卡斯特羅家做一個對照、討論,何以兩種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家庭卻皆屬「貧窮文化」?之間的異同又該如何解釋?
《盜匪》、《十九世紀北部台灣》、《霧峰林家》書評
*何謂「社會型盜匪」?
緩慢聆聽自己
好多的壓力 想要讓它流動 不需快 而是慢 慢得能夠感受到心 慢得能夠聆聽自己 慢得能夠享受愛 在每個時刻與自己 在一起 - - - - - 我喜歡這樣的緩慢 而沒有壓力 我喜歡這樣的自在 能夠徜徉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
-
「媱細妹,阿比百唷!」隔了多久,才又聽到外婆如此呼喊,彷彿那些年頭的記憶再度鮮活了起來 …… 「阿比百,阿比百」,聽到熟悉的用語,就有濃濃的山城味,想起家鄉的點滴回憶,不知「阿比百」的身影,如今安在? 還記得,小時候的東勢街頭,總有一位被大家稱為「阿比...
-
2014/7/26 談起客家,我們總會聯想到閩粵贛地區,因此一提到浙江,許多人的疑問不禁是「浙江有客家嗎?」。據資料記載,以語言上的分布來看,浙江確實是有客家話區塊,主要集中在浙西南,也就是此次「客家尋蹤」前往的地點,麗水市以及衢州市一帶。 然而,浙江的客家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