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探尋內心安全感

我們總以為,要擁有很多,達到社會的標準,才能真正的快樂。


經歷了許多的人生,才發現,原來快樂是來自內在的狀態,是內心的滿足,使我們感到快樂。


外在所擁有的物質和事物,隨時都在變化,我們無法抓住任何的事物,也無法永遠擁有某個人事物。當想抓住某個東西,外在突如其來的變化,容易造成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全感,緊接著不安全感帶來了痛苦的感受。


求而不得的痛苦、害怕未知的痛苦、恐懼失去的痛苦。這些痛苦造就我們內心長期處於焦慮、不安的情緒之中,難以感到安心和平靜。


尋覓著各種方法,試圖幫助內心脫離這種痛苦,卻發現,任何添加在外面的裝備,看似能暫時帶來安全感,但只要一發生變化,內心又再度陷入黑暗深淵。


何時才能結束?要怎麼樣才能感到內心的平靜?

總是這樣詢問著。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我是誰?潛意識的探索

        關於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人們在往內探索的過程中,必然會開始想了解自己,去思考自己的個性、習性和特質。那麼我對自己的理解又是如何呢?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容易被潛意識影響的人,日常生活有時會突然感受到內心的沉悶、憂鬱或者說不出口的悲傷。

        有些不舒服的感受內心知道原因,但部分感受則無法清楚描述這樣的情緒與感受來自哪裡、曾經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從星座命盤上來做解析,我的星盤裡,太陽、水星、冥王星都落入了12宮。12宮意味著潛意識、心靈宮位,有星星落入12宮的人即容易被潛意識的能量影響。

        潛意識就像一座大海,潛藏著累世的所有感受。我們可以想像,當「自我意識」被丟入汪洋大海中,容易找不到方向,感到茫然和莫名的焦慮。

        而太陽代表著「自我」,當自我被隱沒在大海中,人生經歷很常體驗到「失去自己」的議題,或者很難描述「自己」究竟是什麼?

      「我是誰?」、「從失去自己到找尋自我」,對我來說一直都是今生很重要的課題。我無法很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樣貌?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想要什麼?害怕什麼?

人、土地與自然的關係

  動植物、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一直都是連結在一起,過去的人類也是如此與萬物相連,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類發展出更多的物質能力,也逐漸失去了這份連結。

  人們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狀態,用著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不斷開發著土地,當大自然承受不住這樣的侵害與破壞,就會以祂自己的方式去重整土地,達到休生養息。

  比如前陣子花蓮不斷發生的地震,讓人們感到驚恐、害怕,但對土地來說,卻是深層的地球在釋放累積的壓力和能量。因為長期以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使土地產生許多的傷痕,地震雖然會帶來人類生命的傷亡,卻能夠適時讓已經被過度開發的土地,暫時阻隔人類的進入,恢復生息。

  這是大自然運作的方式,地震或是自然災害,並不是要讓人們產生更多的恐懼,而是藉由這個機會去思考人與土地、環境的關係。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然環境?有些時候是不是開發過度了?人類的生活需要這樣嗎?怎麼做對地球才是永續的發展?

   每當內心感到沉悶,我會想回到山林,去接近大自然。在山林裡,可以很自然地感受到身心的舒緩及放鬆。都市過多的人群與慾望,長期累積下來很容易造成身心疲憊無力,產生健康上、心靈上的危害,甚至引發心理憂鬱。

緩慢聆聽自己

好多的壓力 想要讓它流動 不需快 而是慢   慢得能夠感受到心 慢得能夠聆聽自己 慢得能夠享受愛 在每個時刻與自己 在一起  - - - - - 我喜歡這樣的緩慢 而沒有壓力 我喜歡這樣的自在 能夠徜徉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