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觀影心得:新加坡客家

      新加坡客家有別於港澳緊鄰中國,以海洋相隔的東南亞,客家的存在呈現遷徙的過程。新加坡客家的移民主要是在明末清初之際為躲避戰亂,由福建、廣東下南洋,起初來的並不多,在1819年因英國人萊佛士希望將新加坡建成遠東商港,於是大量招募華工進駐,許多客家先民因此從馬來西亞及印尼來到新加坡。

      新加坡客家在新加坡華人當中算少數,最多的為來自福建的閩南人。也因此,使得客家為照應彼此,成立許多同鄉會館,這也是新加坡客家相對於其他東南亞客家較為突出的特點。這些會館經過時代的變遷,功能與價值也發生變化,特別是經歷新加坡建國與其政府強調形塑新加坡多元種族、愛國精神等因素,使會館以往具有同鄉聯絡感情、醫療、教育、扶助等功能逐漸轉型,現今反而成為保存、發揚客家文化的重要媒介,這之中經歷了所謂的過渡期。

  提到新加坡客家,除了各會館的重要性,「多元族群」也是形塑客家群體形成很重要的關聯。客家在華人社群中所佔比例不多,面對其他族群的關係,客家將「教育」視為重要的文化傳承,設立許多學校供子弟讀書,會館設有獎學金等。

      海外客家也成為當時中國對日抗戰重要的援助來源,許多海外華人將從商所得回饋於中國,似乎在與原鄉的連結上有緊密的關係,這或許與漢人傳統對於宗族、家庭、家鄉觀念濃厚有關,當然新加坡客家在這方面也有不少資料紀錄。

      當中不得不提到新加坡著名的商人胡文虎兄弟,胡文虎從事萬金油生產,從父親緬甸手中接手中醫,所生產的藥品廣為華人地區所知,將其視為新加坡客家的代表似乎不為過,但其反應不僅是客家在東南亞的發展,從胡文虎對家族的經營亦可從中認識海外客家族群與原鄉客家存在的差異性及探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用創作來釋放壓力

有壓力的時候就來畫畫吧! 突然感到壓力,不知怎麼了,也許是工作的壓力,也或許是內心無形的壓力。 隨意地拿起筆和紙,自由創作,藉由畫畫和書寫去釋放內心壓抑的能量,整理紛亂的思緒~ 每一筆一畫就像是在釋放平時壓抑的自己,用力地畫,奔放地畫,沒有規則地畫,讓直覺帶著去創作,越畫內心會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