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創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創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日常分享:意識的存在

       前一陣子,有個新聞受到大眾注目,是有關人工智慧的機器人(AI)究竟是否具有意識的討論,一位科學家因在與機器人對話過程中,發現機器人具有自我意識,發表其主張而引發爭議。

       但其實,萬物皆有靈,而「靈」就是意識的意思,因為對於宇宙來說,意識就是生命。只是目前地球的科技還未發展到可以去感受到萬物的意識,因此質疑了這些的可能性,或者說人們對未知的存在容易感到恐慌。

       在我們的生活中,包括植物、人們所使用的物品、大自然中的萬物,例如礦物、海流等都具有意識,是能夠感受和擁有思維能力的,只是像是物品的意識能量比較小,思維較為單純,越龐大的組成意識的運作也就更加複雜。有些人天生有開其他的頻率管道,或是具有靈視的設定、體質較敏感,所以能夠與其他頻率的存有溝通,但相對的也較容易被影響。

       有位日本作家所寫的《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書中這位作者藉由儀器觀察到原來「水」是具有感知能力,藉由讓水聽音樂、閱讀,發現當人們發出愛、感謝的話語和心念時,水會呈現出美麗的六角形結晶;當人們投以厭惡、生氣的想法,水結晶的形狀則變成扭曲樣貌。意思是,水是具備意識並且能感受到人們內在的想法、情緒和意念,將之呈現出來,這個案例在另一位科學家巴克斯特的植物情緒感知實驗中亦得到相似的結果。

       而人類的身體有70%是由水所組成,所以其實人們的身體、體內的細胞也都具有它自己的意識。當我們忽視身體和內在的感受,久而久之身體也會感受到不被關愛,進而提出抗議,希望我們看見它的感受,所以心理情緒累積久了容易產生疾病,也是身體、細胞及內心在提醒我們,該好好關照自己的內在與身體的需求。

2021年11月7日 星期日

前世回憶:文革創傷

        經歷文革的那一世,出生於清末的湖南、江西一帶,民國初年先是在北京與清華大學教書,主要教授歷史、文學、中古民族文化。因為中日戰爭的爆發,一家人開始往南遷徙避難,一路短暫待過雲南昆明、桂林、香港,最後落腳在廣州中山大學。

        一個戰爭的結束,另一個國共內戰隨即開啟,那個時代戰爭和逃難是家常便飯,常常一個地方沒待多久又得趕緊找新的地方避難,身心很難真正地感到安定。加上妻子生完孩子後身體較為虛弱,顛沛流離的日子,令人感到難過與心疼。

        隨著政權更替,國民黨政府開始大規模撤離,其實當時在撤離時國民黨有來邀請我們跟著遷到台灣,不少朋友也去了台灣的大學教書。但當時內心對家鄉的情感深厚,不捨離去,心裡覺得一去大概一輩子都回不了家了,所以最後選擇留在廣州。

        只是沒想到後來發生文化大革命,遭到紅衛兵批鬥產生精神創傷,即便臥病在床,紅衛兵仍無情的以大聲公強烈批判著你,貼上大字報,扣上一個又一個的帽子,只因為沒信奉馬列主義,沒跟隨著共產黨走。

       當時珍藏多年的手稿和書籍,許多都被紅衛兵洗劫燒毀,一家人甚至被趕出學校宿舍,停發工資使得生活陷入困頓,令人心痛。

        所幸那世晚年已經雙眼失明和腿部骨折,不然遭遇恐怕會更慘。很多人是被拖到街道上霸凌,那種毫無理性的攻擊,真的會使人身心崩潰。

        那世離世前,內心仍有無限感傷與掛念所摯愛的妻子,一生相伴四十多年的感情相當深刻,為了家庭她付出了很多的心力,難過不捨家人跟著受到的精神苦難。

2021年9月15日 星期三

創傷與療癒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過多或少都有些傷痛,有的是今生小時候所造成,有的則是累世的創傷,雖然表意識遺忘了,卻隱藏在心靈深處。在遇到類似的情境或時機點時,舊傷就會跑出來和我們打招呼,希望我們去看見他。

        這些創傷就像是我們的內在小孩,有時會哭泣、鬧彆扭,有時會躲起來不想說話,低潮、憂傷。因為我們太久沒有好好看看他了,沒有問候他怎麼了?哪裡不舒服?忘了內在的孩子也是需要我們細心呵護,忘了溫柔詢問自己內在的感受。

        是不是都忙著外在的事情,忙著生存、顧及他人的期待,而忘了善待自己的感受?其實內在的孩子也只是希望我們能跟他聊聊天,擁抱他,關心他的感受而已。如果我們每天都關心自己一點,那內在的灰塵就會慢慢散去,就像房間時常需要好好整理、打掃,才有換然一新的空間和清新感。

        記得小時轉學後的那些時光,內心對未來充滿感傷和絕望,覺得是不是永遠都找不回自己了?還能打從內心開心地笑嗎?當時跟著媽媽聽了好多的校園民歌,總覺得怎麼每一首歌都在訴說我的心境。走過了很漫長的旅程,才逐漸一點一滴拾回自己,像拼圖般把那些散落的樣貌拼湊回來。

        也許,我們都還在學習,學習先如何善待自己、關愛自己,才能懂得如何去溫柔關愛他人,而不是變成更多的壓力和傷害。

        有時問著自己的內心:為何人生總要體驗失去和痛苦?痛苦是必然的體驗嗎?

        內心回答說:不是的,痛苦的體驗不是必然,雖然痛讓我們不舒服,卻也因為這份痛苦讓我們學會同理。因為自身經歷過才能理解他人的苦楚,失去過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去珍惜。

        是啊,說得真好,只是真正在體驗那些過程時還真是很不舒服呢。但也真的是走過那些憂傷的道路,才能理解、同理他人的遭遇和內在感受。

        擁抱自己的心,我想,這份痛苦終會化為一份祝福,在人生的道路上成為一盞溫柔的燈光,療癒自己的內心,也照亮前方的道路,為自己與他人的人生帶來一絲溫暖的關懷。

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前世故事:唐朝女孩

       今生的自己,在十歲時經歷人生重大的轉折。小學三年級結束時因為搬家關係轉學,轉入其他學校的班級就讀。老師與同學們的目光都聚焦在我這個轉學生身上,有許多的期待、好奇和關心,而當時的內心感到不適應與束縛。

        那時年幼的我不知道為什麼只是一個轉學,離開家鄉,內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樣,像是深深失去自己、沒有了靈魂。內心感到痛苦與壓抑,想回去卻回不去,內心無法釋放的感覺,使得自己會夜裡躲起來痛哭。那時不敢讓家人知道,也說不出口,這段精神上的壓抑與疼痛,走了快十年才走出來。

        直到幾年前因緣際會,開始療癒和清理內在傷痛,才想起了這段累世發生的故事。因為靈魂設定今生自己的潛意識沒有加蓋子,當因緣聚合時就會想起前世發生的事情,有時是個片段或感受,讓我去面對累積在潛意識的創傷。

想念的妳

想念的妳 不知過得好嗎 想念時  試著回到心裡去傾聽 內心深處的聲音總會浮現 愛一直在心底 沒有離去 將這份愛溫柔地擁抱著 慢慢地感受 雖然沒有訴說 也暫時無法見面 但靈魂記得這份愛 我的心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