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資源詛咒:太平洋部落之討論

*甚麼是「資源詛咒」(resource curse)?為何經驗上,一個地方發現礦物、石油,通常對於當地社群而言不是福氣反而是禍害?為何我們不能單純地說,「發展災難」只是特定政權或資本家對於當地社群壓迫下所造成的結果?

請利用兩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案例,就其政治、經濟、親屬與性別、醫療方面來解析,並討論「國家」、「外資財團」與「當地/部落社會」在其中的角色與特性。


  照理說,若一個地方發現了礦物、石油等,應當能夠藉此豐富資源致富,然而事實上這些國家大多經濟成長率低,甚至飽受戰亂所苦,因此「資源詛咒」的論點就被提出,指涉當西方或其他強權國家在某地挖掘出有利可圖的資源時,往往對當地人來說並非福音。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因為通常提供技術和知識者皆為外商,而資源發現時人人皆欲之,故必須開始界定誰有資格開採,在這過程中最嚴重的情況則是引發內戰;此外,甫脫離外來殖民統治的國家常常需要處理前殖民主所留下來的爛攤子。例如族群衝突、區域發展不均、基礎建設不足等,若此時發現了資源,則往往不會立即改善上述的情況,而是用來購買軍火以保護這些資源,卻使得國家內部的衝突加深,無法有效改善經濟環境。

  然而,面對「資源詛咒」卻不能單純的將之視為只是特定政權或資本家對於當地社群壓迫下所造成的結果。因為國家內部具有差異性與異質性,雖說資本家在當地開採資源的過程中某部分有對當地人造成壓迫,例如使之搬離原本的居住地、從事低廉的工作,但是資本家、政權原先可能只是為了獲利,優先考量自身利益,有的甚至認為這樣可為當地帶來發展,並非原先就是為了壓迫當地人而開採資源。

      而國家內部的異質性有時往往是使國家發生衝突以及帶來進一步壓迫的因素之一,因為內部的利益衝突,並非屬同質群體,大家皆想獲利,有些人在過程中獲利,但另一方卻無。為了鞏固利益,既得利益者會試圖去製造更有利於自身的環境,內部的不同聲音也會因為與政權、資本家的協商過程產生衝突。「『發展災難』只是特定政權或資本家對於當地社群壓迫下所造成的結果」可能隱含著擁有資源就一定會導致這些災難與悲劇,然而國家內部的異質性、協商過程、利益分配也是造成後來許多災難與衝突的因素。

  其中一個例子可提到巴布亞紐幾內亞東端的島嶼布干維爾島,此島蘊藏大規模的銅礦,成為法國、德國、英國、澳洲的角力戰場,70年代開始,布干維爾銅礦公司在此開採礦產,但卻沒注意到對當地環境的保護,以及回饋當地居民,產生了許多反彈。

      爾後巴新政府對當地採取經濟封鎖,甚至派兵鎮壓造成各地部落的武裝衝突及傷亡,長期的武裝對立顯示國家與外資的利益與當地部落產生利益上衝突,而當地居民在過程中卻未獲利,革命軍領導人開始一連串與政府的內戰。

      在此,每個人都想獲利,外資與政府合作卻未顧及當地居民,利益受損的一方展開反擊。因此,衝突的產生是由於原先國內政治、經濟以及利益分配不均所致,不單純只是因為外資財團的介入。另一案例提到澳洲的伯斯,原先住有許多當地原住民,然而在煤及金屬等礦藏被發掘後,跨國礦業公司與政府的進入,開始進行探勘,使原住民成為勞力來源,卻居住到了貧民窟,反而今日的發展區幾乎為白人所有。

      由此可見,國家、財團與當地社群的關係往往建立在不對等之上,政治、經濟力的進入破壞原先社群的網絡,社群內部的異質性也因此產生,造成當地內部與國家、外資的資源衝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想念著

        前一陣子感到背部的痠痛和緊繃,翻來覆去很難入睡,起身播放幾首輕柔的音樂來聽,在柔和的旋律中,緊繃鬆軟了一些。         當肌肉很緊繃或是痠痛時,其實都是有些深層的傷痛卡住了。在音樂的伴隨下,我感到內心深處悲傷和難過的情緒湧出。         原來是很想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