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步調慢下來
靜靜聆聽內心的聲音
許多的感受和記憶
從心底浮現
思念、快樂與悲傷
在心中流動
彷彿回到了那些時光
原來 時間並沒有帶走一切
都保留在靈魂深處
心靈,是一切萬物的起始點,也是我們與世界連結的橋樑。藉由探索心靈,看見人與人,人與群體社會、大自然和宇宙萬物的關聯。 任何萬物即便再微小也都散發著美麗且獨特的光芒,每個人既是完整的個體,也是連結萬物的群體。向內探尋,找回生命本自俱足的內在力量。
感受著悲傷,也感受著快樂,似乎總在這兩種情緒中來回擺盪。
以為追尋想要的東西,能使自己快樂,可是快樂如此短暫,又再度把你打回原地,去面對內心的自己。
直到放下了追尋,放下了堅持,放下了頭腦裡的思緒,不得不回到內心,去看見心底的感受。
或許這是上天的旨意,希望能真正回到內心,從內在重新開始,不再用頭腦一直思考,而是用心去感受一切,而這才是生命所需。
從向外的追逐,回到內心,與心同在,心腦合一,不再分裂自我。
然後,才真正地感到活著。
心才能真正地呼吸。
我們總以為,要擁有很多,達到社會的標準,才能真正的快樂。
經歷了許多的人生,才發現,原來快樂是來自內在的狀態,是內心的滿足,使我們感到快樂。
外在所擁有的物質和事物,隨時都在變化,我們無法抓住任何的事物,也無法永遠擁有某個人事物。當想抓住某個東西,外在突如其來的變化,容易造成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全感,緊接著不安全感帶來了痛苦的感受。
求而不得的痛苦、害怕未知的痛苦、恐懼失去的痛苦。這些痛苦造就我們內心長期處於焦慮、不安的情緒之中,難以感到安心和平靜。
尋覓著各種方法,試圖幫助內心脫離這種痛苦,卻發現,任何添加在外面的裝備,看似能暫時帶來安全感,但只要一發生變化,內心又再度陷入黑暗深淵。
何時才能結束?要怎麼樣才能感到內心的平靜?
總是這樣詢問著。
關於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人們在往內探索的過程中,必然會開始想了解自己,去思考自己的個性、習性和特質。那麼我對自己的理解又是如何呢?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容易被潛意識影響的人,日常生活有時會突然感受到內心的沉悶、憂鬱或者說不出口的悲傷。
有些不舒服的感受內心知道原因,但部分感受則無法清楚描述這樣的情緒與感受來自哪裡、曾經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從星座命盤上來做解析,我的星盤裡,太陽、水星、冥王星都落入了12宮。12宮意味著潛意識、心靈宮位,有星星落入12宮的人即容易被潛意識的能量影響。
潛意識就像一座大海,潛藏著累世的所有感受。我們可以想像,當「自我意識」被丟入汪洋大海中,容易找不到方向,感到茫然和莫名的焦慮。
而太陽代表著「自我」,當自我被隱沒在大海中,人生經歷很常體驗到「失去自己」的議題,或者很難描述「自己」究竟是什麼?
「我是誰?」、「從失去自己到找尋自我」,對我來說一直都是今生很重要的課題。我無法很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樣貌?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想要什麼?害怕什麼?
動植物、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一直都是連結在一起,過去的人類也是如此與萬物相連,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類發展出更多的物質能力,也逐漸失去了這份連結。
人們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狀態,用著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不斷開發著土地,當大自然承受不住這樣的侵害與破壞,就會以祂自己的方式去重整土地,達到休生養息。
比如前陣子花蓮不斷發生的地震,讓人們感到驚恐、害怕,但對土地來說,卻是深層的地球在釋放累積的壓力和能量。因為長期以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使土地產生許多的傷痕,地震雖然會帶來人類生命的傷亡,卻能夠適時讓已經被過度開發的土地,暫時阻隔人類的進入,恢復生息。
這是大自然運作的方式,地震或是自然災害,並不是要讓人們產生更多的恐懼,而是藉由這個機會去思考人與土地、環境的關係。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然環境?有些時候是不是開發過度了?人類的生活需要這樣嗎?怎麼做對地球才是永續的發展?
我的有右眼和左眼有兩百度的視差,右眼的視力較弱,有時看電腦和看書看久了,右眼會很痠痛,彷彿身體在提醒著該休息了。
不知為何兩眼視差這麼大,也許是閱讀的姿勢或是其他原因,記得小學時視力一直都很好,國小畢業的暑假,突然覺得:「戴眼鏡好像滿酷的呢!」,結果上了國中就開始近視了。
視差讓我想起了一段前世故事,同樣是在廣州的那世,因為用眼過度,視力急速下降,右眼比左眼視力弱化嚴重,最後在晚年時右眼和左眼先後失明了。
外在總是紛紛擾擾,好比每天的新聞事件、每日的思緒,總是來來去去,變化萬千。
而我們的人生,卻很容易被這些外在的紛擾給影響,使得連安靜下來的時間都顯得缺乏。
但所有外在的一切,只是一個過程,過程的變化無法掌握,也不需要去抓住,它自然地發生,也會自然地結束。
在內在建立一個空間,那裡不會受到外在紛擾的影響,外在風雨嘩啦啦地下,聽起來真是可怕,但時間過去,風雨也停歇了。
即使外在變動,也撼動不了內心的自己,在心裡保有自己的天地,我們依然能安穩地存在著,存在每一個時刻裡。
從四月初到新公司報到已經兩週了,老闆和同事人都不錯,工作內容屬於需要思考、蒐集整合資料,了解各產業發展,幫企業寫計畫案申請政府經費補助,也還滿適合自己的,可是內心依然感到悶悶的,是為什麼?
如果外在看起來沒事,內心卻不快樂,那是因為內在的關係嗎?
當我嘗試靜下來,突然冒出了話語詢問自己:「妳有和自己在一起嗎?」、「妳重視自己嗎?」、「妳對活著有熱情嗎?」
我有嗎?我問著自己。或許我以為有,但其實卻沒有。
今天是元宵節,家裡附近的廟宇舉辦了元宵活動,祭祀的儀式讓人想起了去年十月去日本發生的故事。
2023年雙十節連假,和家人到京都、大阪自由行六日,先到京都待三天再輾轉到大阪和奈良。在京都時拜訪了一些寺廟和神社,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清水寺、金閣寺與伏見稻荷大社。
一到伏見稻荷大社,看到門口的狐貍雕像,突然嚇了一跳,想說「這個狐狸怎麼看起來有點兇」XD ,結果沒走多久,因為妹妹是敏感體質,覺得頭有點疼痛,我們繞了一小圈就往外走了。
穿過長長紅色的千本鳥居,來到神社的正殿,好奇著人們的意識和能量是怎麼運作。看到人們拍手合掌對著神社祈福,往祈福的方向看去,發現雖然主神是稻荷神(農業之神),神社內卻沒有具體的神像,而是放置木頭、稻草等物品。
神社的祭祀不像佛教、道教有具體的神像,雖然有的也有奉祀的神靈名稱,但大多則為無神像或是放置物品作為代表。人們將心中意念投射出去時,因為沒有具體的投射對象,意念成為分散的能量意識,就像是很多小小的精靈。
春節期間看了幾部影劇,分別是:《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違命》、《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這三部影片講述的都是關於「愛、勇氣、自由」的故事。第一部是動畫,後兩部則是在描述同性情感如何跨越社會的藩籬、宗教的限制以及面對人性的糾結與拉扯。
喜歡靜靜地看著影片,情節總會不經意觸動內心深處的自己,甚至會感到難過而流淚。
就像是照映自己的人生經歷,有些情節如此類似,總以為隨著時間流逝,曾經發生的事情就過去了,殊不知,內心以為過去的,卻從未真正的過去。
這幾週忙著寫計畫的結案報告,過年前大致能告一個段落了。冷冷的天氣,偶爾偷個閒,泡杯茶給自己喝。
邊喝茶,頭腦也跟著轉啊轉,思考這裡該怎麼下筆?這樣表達清楚嗎?還是要再換個說法?
像是梳理著脈絡,書寫的同時也在整理著自己的想法,整理著內在的思緒。
整理就像是在回顧人生,每一次的回顧,都會重新認識不同面向的自己。如同播放電影般,重新回到過去的那個當下,看見當時發生的事情和內心的感受。
「原來那時的我這麼難過啊」、「原來我內心深處的感受是這樣,只是表面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想法」、「原來內心有許多的糾結,才會困在那個情境中」。
過去所發生的種種,糾結的感受仍然存於心底,因而深深影響著今生的自己。
我們像個園丁,一步步貼近內心,試著修剪內在的那座花園。過程中可能會帶點恐懼、害怕,可能會呈現出許多的脆弱和不安,和複雜的情感跑出來。
如同有些腐爛的樹枝需要被清理,有些乾硬的土壤需要重新翻土和澆水。
花園彷彿深邃的潛意識,蘊藏著我們知與不知的所有感受。我們重新學習著如何種植,如何整理與照顧這座花園。
聆聽著,內心想傳達些什麼?渴望我們理解什麼?
在寧靜裡,聽見心底傳來的訊息。原來曾經以為的遺憾,背後都是愛。經歷過的痛苦與苦澀,是為了讓我們理解生命的本質。
凝望著那片大海,看見了過去的風風雨雨,也看見了每一個自己。
每個過去,凝聚成現在的我們,成為心中的一道光,穿越時光的隧道,來到這裡,指引著我們前行。
最近去算了紫微斗數的命盤分析,起源於在網路上看到一位紫微斗數老師的文章,覺得寫得很客觀,也能從邏輯來進行推論,卻不被舊時觀念給限制,不用好壞二元對立的觀點來評判任何一顆星及任何一個人。
平時的我也喜歡研究相關文章,對紫微斗數、八字、星座命盤和人類圖等等探索自己的工具深感興趣。
或許是自己的人生經歷了許多事,而往往,那些事會讓人對生命感到極大困惑,以及痛苦,內心產生:「為什麼我會經歷這些事情?」的疑惑感。
其實,當我們在投生成這一世的人類之前,靈魂都會在靈界事先規劃好今生的藍圖,又稱之為「人生藍圖」或是「靈魂藍圖」。而這個藍圖的密碼就是我們的出生時辰。
所以當我們輸入自己的生日時辰,就會產出一組屬於個人的紫微斗數或星座命盤,包括今生天生所帶來的個性、性格,以及由性格衍生出對於各方面的價值觀,例如:家人、感情、金錢、工作、健康、人際關係等等,都會鑲嵌在這張命盤當中。
基本上,若是具備功力的命理師,解讀都有一定準確,能從命盤知道這個人今生先天所帶來的性格以及一生資源、運勢的大致路徑。
好多的壓力 想要讓它流動 不需快 而是慢 慢得能夠感受到心 慢得能夠聆聽自己 慢得能夠享受愛 在每個時刻與自己 在一起 - - - - - 我喜歡這樣的緩慢 而沒有壓力 我喜歡這樣的自在 能夠徜徉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