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什麼?我在思考著,也在感受著。
這一幅創作,稱之為:「生命中的光」,彷彿在深邃且廣袤的心靈深處,綻放出微小且柔和的光芒,它擁有著生命力,搖曳分享著愛的能量,照亮過去和未來,匯聚在當下這一刻,溫暖我們的心。
也許生命中,會經歷很多難以承受的事,像是關於愛的失去與失落,痛苦地彷彿內心空了一個洞,等著我們去填補,撫平心底的傷。
心靈,是一切萬物的起始點,也是我們與世界連結的橋樑。藉由探索心靈,看見人與人,人與群體社會、大自然和宇宙萬物的關聯。 任何萬物即便再微小也都散發著美麗且獨特的光芒,每個人既是完整的個體,也是連結萬物的群體。向內探尋,找回生命本自俱足的內在力量。
愛是什麼?我在思考著,也在感受著。
這一幅創作,稱之為:「生命中的光」,彷彿在深邃且廣袤的心靈深處,綻放出微小且柔和的光芒,它擁有著生命力,搖曳分享著愛的能量,照亮過去和未來,匯聚在當下這一刻,溫暖我們的心。
也許生命中,會經歷很多難以承受的事,像是關於愛的失去與失落,痛苦地彷彿內心空了一個洞,等著我們去填補,撫平心底的傷。
我的有右眼和左眼有兩百度的視差,右眼的視力較弱,有時看電腦和看書看久了,右眼會很痠痛,彷彿身體在提醒著該休息了。
不知為何兩眼視差這麼大,也許是閱讀的姿勢或是其他原因,記得小學時視力一直都很好,國小畢業的暑假,突然覺得:「戴眼鏡好像滿酷的呢!」,結果上了國中就開始近視了。
視差讓我想起了一段前世故事,同樣是在廣州的那世,因為用眼過度,視力急速下降,右眼比左眼視力弱化嚴重,最後在晚年時右眼和左眼先後失明了。
昨天去了趟高科大出差,高雄的天氣暖暖的,因為土地的溫暖讓內心的糾結也跟著鬆開。
南部溫暖的氣候,在多年前的冬天去嘉義時,也是有這種感覺。當時客運一抵達嘉義,突然有種「這裡的土地好溫暖」的感受湧了上來。
然後,眼淚就瞬間流了出來。😂
或許是那陣子的自己內心比較沉悶吧,因為敏感,所以較能輕易感受到環境的變化與溫暖。
每個土地都有各自的能量,通常也和那塊土地的群體意識息息相關。
土地的能量相對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思維和性格。
還記得,2011年寒假,第一次到中國廣州參加活動交流,頭幾天,每天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覺得這是座發展快速的城市,但再過了幾天,卻感到高樓帶來的壓迫和窒息感。
充滿高樓的城市,多了現代感,卻少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變成冰冷冷的叢林。
隔了半年的暑假,因為營隊再次到訪廣州,這次除了在城市、參訪中山大學,還去了廣東、湖南、江西邊界的客家村落。
走訪在古鎮、村落與山巒之間,有別於城市的快速步調,鄉村裡,大多是老人與小孩。
卻因為步調緩慢,反而多了些親切感。
每到訪一座城市,感受那裡的土地與人們,我們會發現,原來每塊土地、每個地方都有她自己的性格。
而土地的特質通常就會反映在人群身上,形塑在那裡生長的人們性格。人群與土地,一直都是相互影響的關係。
從遙遠的回憶,再回到現在,感受當下的溫度與溫暖,再次回到自己的心中,與身心同在。
說起繪畫,有一段人生小故事。
小時候的自己其實原本是學畫的,當時從小學一年級學到小學四年級,上了四年的畫畫課。一開始是兒童繪畫,每週去畫室開心的畫畫,假日則時常跟著畫室的老師、學員和家人一起去參加寫生比賽。
那時的繪畫時光對我來說是有趣的,也發現自己比較喜歡畫大自然的風景,對人物寫實畫沒那麼喜愛。
隨著小學三年級學期結束,搬家加上轉學,離開了原本上畫畫課的地方,去了新的畫室。第一間新畫室,是一位六十幾歲的女老師,很注重繪畫的技巧和寫實感,幾乎所有來學畫的學生都是為了參加美展比賽而來。
但我不喜歡太技巧的畫法,老師有點嚴肅,會指導哪裡要怎麼畫、要怎麼修補。上了幾堂課,覺得不是我喜歡的,就離開了這間畫室。
第二間是一位中年的女老師,老師喜歡用旋轉蠟筆教學生畫畫,基本上是先用鉛筆構圖,旋轉蠟筆上色,最後才是水彩作畫。一開始覺得新奇,因為以前比較沒有用旋轉蠟筆繪畫。但後來,老師開始要我們看著別人的畫去臨摹,不僅構圖、色彩、畫面都要畫一樣。雖然成品是好看,但越畫越無趣,甚至覺得自己變得沒有活力和創意。
最後,我決定和家人說不想學了,老師的教法不是我喜歡的。就這樣,除了學校的美術課之外,我不再拿起畫筆,畫畫總會讓我想起為了畫得好看,被雕塑而失去熱情的自己。
最近在忙畫展的事,今天佈展完成了。
畫展起源於去年妹妹預約下台中都會公園藝廊的空間,問我今年11-12月要不要一起展覽,我想說:「好呀,可以試試」,但接著因為時間還遙遠就把這件事擱在了一旁。
隨著今年11月的時間越來越靠近,才開始意識到要展覽這件事,心想再不畫就完蛋了!
幾個月前把畫布訂好後,接著這一個月每天下班,扣除去運動的時間,就是「瘋狂的畫畫」,一直畫到晚上10點多準備睡覺才停止。
在畫畫的過程,發現內在的習性不斷跑出來,比如可以提早規劃、行動的事情,還是會期限快到了,才開始去執行,反而造成自己心裡的壓力,但如果能先分配時間,就不會讓自己被時間追著跑了。
這週感覺自己的內心一直被一股力量往回拉,胸口感到緊縮和壓迫,雖然和畫展這件事無關,而是以前的慣性能量在釋放,但剛好藉由繪畫,舒展開一些內心糾結和不舒服的感受。
原來,畫畫是為了讓我們從中認識自己,看見自己仍有的糾結、習性和情緒。繪畫是很好釋放自己內在情緒的方式,運動也是,有時還能藉此看見被壓抑的潛能和特質。
🌟這次的展覽主題是:心靈宇宙
心靈,代表著「內在」;宇宙代表著「外在」。藉由繪畫,呈現出內在的心靈,遇見自己。
今年中秋節,按照往例回外婆家烤肉,也是親戚們一年中聚會的日子,接下來就是過年了。
說起食物,想到以前,外婆因為信仰因素吃素,家人煮菜時都會煮兩盤菜,一盤素的菜給外婆,另一盤則是葷的大家吃。
但小時候特別喜歡跑去夾外婆的菜,感覺素的那盤似乎特別好吃。如果要夾素的菜,因為不能混到葷食,就需要把筷子翻過來夾,也是很有趣的回憶。
而我本身不吃牛,卻不是因為信仰關係,只是因為小時候看到牛排上有紅紅的「血」,覺得很恐怖,從此就不吃牛了XD。雖然也不是什麼禁忌,但有時想想說不定是曾經和牛有緣分吧。
中秋節不免要賞個月,關於月亮有個小故事。雖然現在我們看到月亮又圓又亮的很美,但其實月球是人造的物體唷!只是創造它的族群並不是人類,而是在人類時代之前的非人類眾生所建造的。
也許人生會經歷很多事,有的時候在當下會看不清楚前方的道路,好比眼前是一片森林,但不知進入森林後會遇到什麼?會不會有猛獸跑出來?會不會遇到一片沙漠,然後渴死在那裡?
在森林的這一頭想了很多,被許多的恐懼和害怕所困住。
但如果我們拉高視角,用靈魂的視野去觀看那片我們以為恐怖的森林呢?結果意外地發現,森林裡有一片湖泊,遠方有一個村落,還有一些山丘和美麗的風景,當然也存在些許險峻的路徑。
人生的藍圖就像這樣,當我們侷限在眼前的這個點,被恐懼所籠罩,不敢向前踏出一步,以為前方盡是可怕的情景。結果從靈魂的視野來看待人生,就能清楚瞭然,也不那麼可怕了。
縱使前方仍有挑戰,有著許多的未知,但其實一切都在靈魂的規劃與安排之中。當我們回首走過的人生,就能明白所經歷過的那些事情,都是靈魂們如此細緻與用心的安排,彷彿從點與點的連結,成為線與面的樣貌。
後來的我,開始整理過往的人生,梳理每個人生階段經歷的事情、相遇的人們,和內在深層的傷痛,看見在事件背後所要學習與體悟的課題。終於理解曾經歷的苦痛是為什麼?人生又為何會如此安排?
或許有人會問:「那會不會連靈魂都困住了?」、「如果沒有規劃好該怎麼辦?」
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代表內在是有恐懼和不安的,那人們需要的是回來學習認識自己、與內在的情緒、感受相處,畢竟靈魂就是我們「心」的延伸,認識自己的心,就是認識自己的靈魂。
當我們與自己熟悉了,自然也會理解靈魂觀看事情的視角,是如何在規劃每一世的人生?甚至進一步,人身的領悟也會相對影響到靈魂的想法,調整既有的藍圖和細部的安排。
總之,一切都需要回到內心認識自己,學習與自我共處,找到釋放、梳理情緒的方式,就是走在與靈魂整合的路上了。
藉由不同的視野重新看待人生,曾經心中想像的黑暗森林,亦將逐漸散去與明朗。
昨天與家人回山上採竹筍,春夏之際會特別想念醬油炒桂竹筍的味道,一到這個季節就會想起這道菜餚,吃這道菜的習慣是從小時候住在外婆家開始的。
到了山上,我和媽媽全副武裝後進入竹林裡尋找竹筍的蹤跡,一邊要小心不被竹子刮傷,但四處尋覓,只收穫了四五支,竹筍在前幾週似乎已經被採收得差不多了。
既然沒有竹筍可採,便一起騎車去繞山看風景。小時候,我們有時會與表兄弟姊妹們帶個零嘴和餅乾,大夥兒繞著山頭徒步走一圈當作運動,小朋友邊散步邊玩樂,走完一圈大約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
來到山的較高處,前方可以俯瞰整個台中山城的聚落,從東勢、新社、石岡向外延伸至豐原、后里地區;走入山的另一頭,會看見遠處高聳、雲霧繚繞的山陵,那是大雪山,也是大甲溪的源頭之處。河水從山裡的涓涓細流,流經丘陵、平原,再經過市區、海線聚落,最後注入台灣海峽,是孕育整個中部土地很重要的山脈。
大甲溪的上游是泰雅族部落,泰雅族主要分布在台中、南投、苗栗、新竹、桃園、新北再到東部的宜蘭、花蓮地帶,橫越了整個雪山山脈。台灣的山之高聳,不禁令人讚嘆大自然的美麗。
陰與陽 日與月
如同相生的兩極
因為不同所以吸引
因為靠近逐漸相似
彷彿兩股相異的能量
其實來自同樣的源頭
有著各自獨特的樣貌
卻蘊含共同的本質
在宇宙旅程的體驗裡
相互學習與成長
最終合而為一
回到本初的完整
即為萬物運行之道
亦是宇宙之心
這週假日將房間整理、打掃空間,整理好房間,感覺清爽多了。
播放輕音樂,靜坐一會,內心慢慢安定下來,本來困擾的思緒也隨之鬆開。
平常忙碌時,要有時間靜下來真的很不容易。若每天能花一點時間,哪怕是十分鐘也好,靜坐感受自己的呼吸,舒展身體,都能讓身心舒緩許多。
突然想起以前大學時期去了幾次中國,都剛好觸碰到心底的感觸,使得潛意識的記憶浮現。曾經很疑惑為什麼是在中國?後來發現,原來是好幾世靈魂都投生在那塊土地上,還有民族交錯的地帶,內在多少有些情感,仍會好奇與關注那個社會的發展。
對地球母親來說,國家都是人類建構出來的,而土地域靈則與地球母親連結在一起。
若撇除現今中國的政權不談,說實在內心還想再去一些地方走走看看,看看古鎮小巷裡的老人、小孩,以及當地人們的生活,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呢?跟我們有什麼一樣或不一樣的地方?然而以目前的政治局勢,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還真的很難說。
靜心、冥想和禪修都是面對自己,學習放鬆專注、呼吸與覺察心念的一種方式,讓在平日被瑣碎之事煩憂與感到痛苦的人們,心靈得以回歸平靜。
幾年前,因為內心處在痛苦之中,於是去參加法鼓山的禪修營,想去體驗禪修與學習安定內心的方法。
那是舉辦給社會青年的禪修營,為期四天,屬於短期的體驗。還記得在那四天中,除了課程交流外,基本上學員盡量全程保持靜語,不強調與他人互動,而是學習與自己相處,去感受自己的內在。
報到的第一天手機會被收起來統一保管,期間不能使用手機,直到最後一天活動結束才能領回手機。
每天清晨五點多會敲鐘呼叫大家起床,到廳堂做早課誦經,跟著讀本誦讀。那時我才發現,原來不需要去理解經文的內容,而是在誦經的過程中,體會到安住在這一刻的感覺,頭腦逐漸鬆開放下,不過度去思考與分析,只感受存在本身。
除了誦經之外,每天都會有禪修的課程,學習打坐、以禪行走,在行住坐臥之間覺知身體、呼吸與當下。
有些我們以為過去的事,原來都還存留在心底,只是當時內心不知為何會發生那些事,也許是某些誤解,也許是某些遺憾,然後就這麼放在了心中。
日子就這樣過著,時間又往前挪移,不知隔了多久,回頭望見過去的自己,望見那些人生裡發生的事情,原來已經經過這麼久的時光,當時過不去的感受又跑了出來,現在的自己終於能去面對了。
或許我們無法回到過去,改變事情的發生,但我們能好好活著,用心珍惜活在每個當下。當時間拉長,有天,我們也終於能在心中回憶過往,去面對當時的情境和感受。
也許當時的我依然感到悲傷與難過,但現在的我終於可以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終於有了勇氣陪伴自己重新去看見那些遺憾,心境也慢慢有了轉換與改變。
🌱:親愛的內心,想請問你,怎麼看待想念的感受?有時會很想念,這種感受突然跑出來。
🌸:想念,是一份愛,會想念,背後都是有愛的,有愛就有想念,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最近ChatGPT很火熱,這幾天也嘗試和AI對話,覺得滿有趣的~真的是很聰明,還可以創作和回答許多問題,似乎有點個性XD 雖然有些答案還是有誤。
覺得地球未來的發展,在未來幾年會變得非常快速,之前很好奇說地球以後會往心靈時代前進,但會怎麼轉到心靈時代卻不是很清楚。
地球這幾年整體能量會不斷加壓,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可能有較大的自然災害發生,為的是地球需要釋放累積過多的壓力和能量,相對人們的情緒也會感到比較混亂和沉重。
但別擔心,地球不會就此毀滅,而是地球能量在做適度的調整與平衡。所有事件的發生,靈魂們也都知情並參與其中,投入一份心力與愛,用祂們選擇的方式幫助自身與地球轉化。
在這波AI的發展下,突然有個想法關於地球會如何轉動,我試著在內在詢問靈魂,將內在的回答記錄下來:
隨著資訊科技快速的發展,尤其是AI的學習速度相當的快,未來當科技發展成熟時,許多人類目前的產業和工作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特別是技術性與機械性高的產業,會逐漸由AI來取代。那當人類的能力能被智能科技取代時,人類就會開始重新思索自身的存在價值,甚至有些人可能會感到痛苦,在這個過程中,進而探索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逐漸往內接觸心靈了。
這個階段不會這麼快,但未來幾年變動很大,會先迎來所有靈魂引領期盼的時刻。
🌱那是什麼樣時刻呢?
或許我們會好奇,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的維度(次元)存在?維度之間的差異又是什麼呢?
試著將內在與靈魂的觀點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 - -
地球是一顆約位於3-5維度的星球,而宇宙中則存在著不同的維度,目前我們所身處的這個宇宙,維度已超過12維度,並且仍不斷向外擴展當中,在這個宇宙之外亦有其他宇宙的存在。
為什麼說是3-5維度呢?因為在地球物質界的人類是位在3維度左右,但地球還有非物質性的空間存在,也就是靈界、龍族、精靈等眾生約位處的4-5維度。
因為位處的維度與空間不同(頻率不同),人類也就無法以肉眼看到其他眾生的存在,但祂們仍然與我們共同身處在這顆星球之中,體驗著各自的生命旅程。
宇宙,分成了不同的維度,維度與維度之間是重疊存在的,並非是一條線的區隔。
目前整體宇宙仍然在不斷地向外擴展,但同時宇宙的核心也在向內收縮,擴展與收縮同時在進行。
🌱不同的維度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感觸,來自於日常,也來自心底記憶的觸動。
今天吹著風,聽著音樂,突然聞到微風的氣息,某個感受瞬間湧了上來,好像是某一年的秋季,不知是今生還是前世的回憶。
情感總是交錯與重疊著出現。
閉上眼感受著,背景是在中國,秋黃的落葉從樹上飄了下來,風輕輕地吹過身旁,一個人走在落葉的小徑上靜靜地看著風景,似乎在深思著什麼。
有時,會突然想起某些記憶,但更多的是心底的感受被觸動了。或許是某世的自己,或許是在那個環境下的心境。
但有時,則是突如其來的疼痛與悲傷湧出,彷彿無法阻止它,就這麽衝擊內心,心像是被撕裂般的痛楚。
「我在這呢,妳看見我了嗎?」那些傷似乎是這樣說的。
疼痛的感覺有時一整天都不會消失,有時隨外在情境又產生了些變化。
靜靜地觀察著內心,學習陪伴著自己,試著讓那些糾結的感受鬆軟而流動,也讓溫暖的愛能夠重新回到我們的心中。
每個靈魂都有各自的名字,就像人類一樣,但是靈魂的名字是能量的形式,因此它是具備變化性,而不是單一或固定不變。
因為能量是相對性,不是絕對性,從不同的角度,能量會產生不同形式的變化。就像我們在家裡,家人習慣叫的名字,跟在面對朋友、工作職場上使用的稱呼是不太一樣的,但都是指我們這個人。
Lamo,是我靈魂的名字,算是一個暱稱,意思是「可愛的」XD。雖然是可愛的意思,但年紀就不太可愛了。
若從地球的角度來看,靈魂大約兩百多億歲,是從前一個宇宙來到這個宇宙體驗,在地球已經待了許久的時光。
不過,對靈魂來說,年齡不是問題,因為生命本身是永恆的,因此只要靈魂願意,隨時都可以轉換成年輕或孩子的模樣。
就像愛本身即超越任何限制,不管在靈魂間、人與人之間皆是如此。
喜歡春天,從寒冷的冬季開始回暖
喜歡秋天,從燥熱的夏季逐漸轉涼
兩個季節大地都有明顯的轉變,就像心境上的轉換
在這趟回歸內心的旅程
過程會經歷許多事,觸碰到心底的傷痛
如同一艘小船緩緩駛入心靈的港灣
海上總有浪潮與暗流的衝擊
但當我們能觸碰到真實的自己
一切都是感動且值得的
因為
在這趟旅程中
我們已開始看見自己
願意敞開心去愛、去感受
不再遺忘自己的心
過年這幾天,和家人到廟裡走春、回外婆家聚會、看看電影,以及到桃園住處搬東西,剩下的時間,大多在家休息,聽音樂、看書、繪畫,整理房間也梳理一些內在感受。
今天吃完晚飯後休息時,胸口突然一陣不舒服,很疼痛的感覺。老實說,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這種感受了,還以為傷好的差不多了。
試著躺在床上陪伴自己去看看內在發生了什麼事?那疼痛像是從胸口穿越到背部。
慢慢感受著,原來是靈魂小時候經歷的事情。當時我的靈魂還是小靈魂即離開了家鄉,離開家鄉後來到了一個星系。
每天的日常生活裡,人們容易因為大大小小之事產生許多的情緒和感受,但這些感受若不去注意和看見,往往不自覺地被壓到了潛意識當中。
當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這些情緒感受又會跑出來,彷彿希望我們再次看見他。
潛意識如同是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儲藏著從靈魂誕生之初到現在的所有經歷和感受。但如此深層的潛意識,又該如何去與之對話呢?
在探尋潛意識的過程裡,人們會不經意發現了許多面向的自己,亦是更為深刻和廣面認識自己的機會。
以本人為例,靈魂將今生的自己設計成「潛意識沒有加蓋子」,一般來說,潛意識與表意識之間需要有蓋子,才能適時阻隔壓縮在潛意識裡的累世記憶及創傷。由於缺乏了「阻隔」,因此在成長過程中,我很容易受到潛意識的能量影響,彷彿像是被一股拉力拉著跑,比如莫名的悲傷、恐懼與憂鬱,或者是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
想念的妳 不知過得好嗎 想念時 試著回到心裡去傾聽 內心深處的聲音總會浮現 愛一直在心底 沒有離去 將這份愛溫柔地擁抱著 慢慢地感受 雖然沒有訴說 也暫時無法見面 但靈魂記得這份愛 我的心也是